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实践活动课《节约用水》。
一、课前分析
1、教材分析
《节约用水》一课是结合前面学过的量的计量、统计等知识设计的。旨在通过测量等操作活动,一方面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另一方面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科学地认识日常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积累节约用水的方法,加强环保意识。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能够了解水的用途,在他的生活经验中对水资源的缺乏与保护也有简单的了解。但从孟州的环境来讲,学生没有看到缺水的地方,因而对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每天需要多少水,目前水的匮乏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并没有比较系统地了解和理性的认识,因而在本节课中,关键要引起学生对缺水问题的关注,让学生通过学习,自觉树立节水意识,倡导节约用水,感染身边人节约用水。
二、我的思考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大致确定为:
1、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小小的“漏水的水龙头”用数据折射出浪费的大问题,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联系孟州水资源现状将学生置身其中,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对孟州水资源现状的研究,并在交流对话中增强孩子们的节水意识。
3、借助多媒体将孟州的工业、农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用水情况整合进课堂与孟州淡水资源进行对比,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水资源的匮乏,从而让学生自觉树立节水意识。
1、说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思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个小小的“漏水的水龙头”,用数据反映出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从小培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我将用数据反映出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数据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2、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调查周围浪费水的情况,收集节水措施
教师准备:课件、自制水龙头和量杯(每组一个)、水
3、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将以活动为中心,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主要采取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堂展练等形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教法与学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落实思考
(一)图片欣赏,引发感受
1、在此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片,让学生领略水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由此告诉学生水是生命之源,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水的滋养。
2、人们常用为蓝色的星球来形容地球,那是因为地球表面71%都是水,这么多水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呢?此问题一出,立即引发学生兴趣,课前资料准备充分的孩子跃跃欲试,急于告诉大家:“地球表面的这么多水中仅有2.6%的淡水,可供饮用的淡水少之甚少仅占1%”听了这个介绍你有什么想法?通过谈感受初次让学生感知水的可贵。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浪费水的情况进行考察的兴趣。
(二)、交流探究,震撼心灵
1、水资源如此珍贵,我们的周围有浪费水的情况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谈现象,谈感受,在生生交流中,学生自觉树立节水意识。
2、做漏水试验,记录1分钟滴水量是多少毫升,填写实验表。
水龙头1分钟滴水量
通过实验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并引发思考“每个水龙头漏水的速度不同,用什么数来代表这些水龙头漏水的平均水平呢?”这一问题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统计知识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进行统计。
3、对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
(1)计算1小时,1天,1年的漏水量
漏水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多。这样的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节约用水必要性的认识。
(2)根据分析的数据,继续利用平均数进行推断:我们学校有几个水龙头漏水?根据这个比例计算全国大约30万学校使用自来水,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1立方米约重1吨)按照孟州水价2.5元/吨,一共多付多少水费?如果每人每年用30吨水,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一年?全孟州约37万人,这些水可供全孟州人用多长时间?通过联系孟州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数据分析: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到孟州水资源总量约为1.90亿m3(1m3的水约重1t),孟州市约有37万居民,如果按每人每年用水30吨计算,这些水大约可供人们用多少年?(孟州水资源污染网络报道链接和缺水图片介绍,如果不能做到环保、节约孟州也会出现这种状况)通过分析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震撼人心的图片叩击着孩子们的心灵,再次体现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三)结合现状,反省整改
1、数据带给我们的震撼尚在眼前,节约用水势在必行。结合周围的浪费现象进行讨论,探讨有效的节水措施。让学生自觉树立节水意识,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
2、介绍节水措施
(四)拓展延伸,总结建议
1、国家对水资源的重视
(1)介绍世界水日
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xx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2、课已终意未尽通过谈感想谈收获,增强孩子们的节水意识。
3、以“节约用水”为专题,制作一份手抄报。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数学活动在育人方面的功能
四、说板书
节约用水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以小见大,用数据折射浪费的大问题。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不容小视。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让节水成为一种习惯。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2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分数的乘法》是二期课改教材中六年级第一学期《分数的运算》一节的内容之一,是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之后,分数的除法之前的一节内容。它既 ……此处隐藏2125个字……>2、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3、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
已知半径求面积 S=r2
已知直径求面积 S=( )2
已知周长求面积 S=( )2
(3)环形面积: S=(R2-r2)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环面积的求法,同时也便于检查教学效果。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本P70第4、6、7题。
板书设计:
圆环的面积
例2: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R=6厘米 r=2厘米 求: s=?
3.1462 3.1422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R2- 或 S=(R2-r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学生接触不确定现象。结合“抛硬币”游戏过程,体会落地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是不能事先确定的。进而通过“摸球”试验,体会有的试验结果是一定发生的,有的是不可能发生的,有的是可能发生的。
教学目标:
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不是确定的。
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二、说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法和动手实验法。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初步体会动手实验法探索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教师)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结果无法确定,所以人们常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
(二)探究新知
例1、例2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则是确定的。因此,可以让学生亲自做一做
教学例1时可以让学生先猜“抛一枚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朝上?”“亲自抛一抛,验证猜想,最后用“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来描述这一现象。
教学例2时,可让学生依次摸球得出结论再进行分类。
例3应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列举出这场足球赛的3种可能结果。
教学中注意有序地列出随机现象的所有可能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猜想、分析及推理能力。
(三)课堂练习
课堂活动及练习题1、2、3。
(四)布置作业、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5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第一节内容《认识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二、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交流、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本节课我采用了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
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课前准备的纸做的车轮(车轮有正方形的、圆形的),让两名学生滚车轮比赛来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知道圆形的车轮既快速又平稳,使数学的内容充满人文色彩。在体现了社会性和时代感的同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把学生变被动"学数学"为主动"做数学"。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同一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等,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圆的基础知识,还训练了一些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
精神与合作精神,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巩固练习通过填空、判断、操作等练习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圆,充分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做到首尾呼应,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小结体验: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最后,让学生用右手食指画一个圆满的句号,结束课堂。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