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07-23 07:11:23
比的应用数学说课稿

比的应用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的应用数学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比的应用数学说课稿1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使之‘做’数学”的教学理念。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意在体现“做”数学的两方面:一引导学生“玩”数学;二帮助学生“悟”数学。因此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二、 设计思路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浙江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在学生能“比较数量多少”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一类应用题。

教材强调“先分后合”,通过“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多的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来理解算理。因此,通常的教学模式是“着重让学生理解:母鸡与公鸡比,母鸡多,母鸡的只数分成——与公鸡只数同样多的和比公鸡多的两部分,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母鸡的只数来解此类应用题。”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让一年级的学生完整地叙述这一思考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对为什么要分?分了过后又为什么要合很难理解,教师上课时也说不明道不清。

针对以上的现象,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是想在强调“同样多”与“多的部分”的概念的基础上,抓住“母鸡比公鸡多3只”的重点句,通过探讨“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谁多谁少”,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求母鸡的只数转化抽象成“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文字题(求比5多3是几)”来解此类应用题,使说的过程变得简洁,以便于学生接受。而且还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寻找单位“1” 的量作铺垫。基于以上教学想法的另一个原因是教材在教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各内容之后,都出现了同类的文字题。说明各类应用题与同类文字题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否意味着生活问题与数学模型的建构相互依存。

针对以上的教学设想,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观察和操作,渗透“一一对应”及“比较”的思想、方法,帮助理解掌握“同样多”与“多的部分”。

(2)学生掌握表述解答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4)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观点,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为力求体现“引导学生‘玩’数学,帮助学生‘做’数学”这一教学思想,教与学主要举措为学具操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组织讨论探索、引导合作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构建“转化”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理解”或“消化”的过程,同时通过以下的学习方法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

(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电脑的动画演示,突出“同样多”这一重要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动手操作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摆“同样多”与“多的部分”,感悟应用题与文字题的转化统一。

(3)尝试法,教师先让学生尝试从具体实物操作中抽象成文字题,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最后总结出方法。

(4)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总结概括出解此类应用题的方法。

三、教学程序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为:

第一环节:引导学生“玩”

1、开门见山地让学生按要求玩学具

(1)摆一摆“同样多”的两种物体,学生自由摆。引导出“一一对应”的摆法后,再次摆“同样多”的两种物体,同桌交流检查。

(2)摆一摆“多的部分的物体”,学生自由摆并演示说操作的过程。第一行摆4个 ,第二行摆比第一行多2个 。就是比4多2个所以摆6个。主要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第二行为什么摆6个?(比4多2是6。)

(3)相互合作摆“多的部分的物体”,指名演示并说过程。

2、教师引导得出:刚才我们所做共同点就是算“比几多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设置“玩”的环节是针对儿童这一特点及教学内容所考虑。“玩”数学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且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意交流的过程。“玩”数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主体处于愉悦心理状态下去学数学。学生通过摆学具从具体实物操作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求比一个数多几是多少”的文字表述,为新课应用题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环节:帮助学生“悟”

1、应用题教学 例 公鸡5只,母鸡比公鸡多3只,母鸡有多少只?

(1)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合作,交流解法。教师参与学习。

(3)汇报解法。可能出现:用学具演示;直接说算式;转化成“比5多3是几”等。

(4)电脑演示线段图,抓住“母鸡比公鸡多3只”通过“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谁多谁少”来进一步理解算理。

2、引导归纳转化成文字题

[设计意图:合作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节应用题教学,也想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如: 从实际的问题“母鸡比公鸡多3只”的理解: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谁多谁少,及转化成文字题都有一定的难度,安排合作讨论等。这样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提高了参与学习的效率,也便于教师的个别辅导。更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和交流。由此引发了他们的成就感和进取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体人格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

更多相关的小学数学说课稿推荐:

小学数学说课稿《秒的认识》

小学数学说课稿《角的度量》

小学数学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说课稿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小学数学面试说课稿《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

第三环节:组织学生“用”

1、课后练习。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两样物体编应用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以上合作交流探索的基础上,已初步建立把应用题转化成文字题的思想方法,并能正确解答。这里设计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编题的目的一是巩固新知,步步深 ……此处隐藏9110个字……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节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并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按比例分配问题看似新知,实际上是用比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只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继而形成数学模型。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 1、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按比例分配是比的一种应用,又是“平均分”的发展,以加深对按比例分配的意义的理解。

2、通过解决问题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3、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灵活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特征,探索并掌握其解决策略,能正确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把比转化分数或成份,再使题目转化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或归一应用题来解决。

教具准备: 幻灯片电视

三、教学设想:

本着《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这一理念,对比新旧教材对该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情的需求,本节课我预设了五个环节:热身练习,复习铺垫;激趣引入,揭示概念;引导探究,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体系;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力求达到课堂环节环环相扣,学生认知步步为营。在每个环节中也只是预设了有层次性和目的性较强的问题,而给学生以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以问题为引路,在学习活动中活跃思维、畅所欲言,使所学的知识自然生成,使学生既对只是有较深的体验和理解,又可提高能力、训练思维,使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四、教法和学法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给学法,掌握学法,学会用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法我总体归纳为两点:

1、“引导—探索”是本节可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只是适当的点拨引领,而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2、紧密结合实际体现数学的应用性。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只是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而忽略了数学自身的应用价值,本节课我将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其应用性,将数学生活化。例如:截木棒,分苹果,种树,分红利等情景的引入,问题的呈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体现数学价值的同时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课堂流程

、热身练习、复习铺垫

1、 3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米,2段长()米,5段长()米。

2、六二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2:3,男生占全班的(),女生占全班的()。

3、盐和水的比是1:10,盐占盐水的( ),水占盐水的( )。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基本的认知水平出发,复习旧知,为新知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情景引入,揭示意义

1、一根木棒,按1:1分成两段,你如何分?

2、一个苹果3个同学来吃,如果让你来分,你如何分?

教师:像这样将一个物体等分成若干份,叫做平均分。

3、生活中的比

(1)我们喝的鲜橙中橙汁与水的比是2:9.

(2)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是1:8.

(3)妈妈做米饭时,水与大米的比是2:1.

质疑:所给信息中,两个部分量是平均分吗?

教师:像这样的分配方式叫做按比例分配,也就是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课题: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设计意图;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易于解决的例子和生活中的比,使学生体会“平均分”和“按比例分”只是两种分配方式,“平均分”只是“按比例分”的特例,而“按比例分”是“平均分”的发展,从而体会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1.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的面积比是3:2。两中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问题2.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各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47人,二班45人,三班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最主要的一个环节,以教材中的两个例题为依据,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师只是适当进行点拨,以及线段图的出示,让学生从份数转化成分数,然后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对部分量和总量之间关系的掌握,让后在用份数归一的方法解决,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对比归纳,形成体系

同时呈现已解决的两个问题:

1、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

2、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

3、小组交流,归纳概括。

(设计意图:将已经解决的两个问题同时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策略,从而形成数学模型。)

、分层练习,巩固延伸

1、基本练习

(1)一个三角形三各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2)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2:3:4.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2、应用拓展

小明说:“我爸爸和王叔叔合作投资做生意,爸爸投资8000元,王叔叔投资4000元,一年后共获利3000元,请你帮我算一算,我爸爸和王叔叔各应分得多少元钱?”

(设计意图: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练习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和验证,我设计的练习力求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有利于数学知识的领会、掌握、巩固和发展,并能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设计意图:将已经解决的两个问题同时呈现,引导学生观

《比的应用数学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