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6-16 22:41:05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汇总七篇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汇总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地位作用

本课是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朝”部分的第七课《隋唐的文化艺术》,是隋唐文化的第二部分,侧重介绍隋唐时期取得的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本课讲述的隋唐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灿烂的发展阶段之一,在中华文明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第二子目是“颜筋柳骨”,第三子目是“吴带当风”,分别介绍了隋唐时期的诗歌绘画和书法名家名作。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隋唐政治经济科技成就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唐朝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因此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隋唐时期在文化艺术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唐朝的诗歌和负盛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颜筋柳骨”和“画圣”吴道子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图片和自制课件向学生展示隋唐时期丰富多彩、绚丽无比的文化,通过学生研讨了解认识最出色的诗人、最有特点的书法和绘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对书法和绘画的兴趣和爱好,以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初步认识隋唐文学艺术的创造性和永不衰竭的魅力,认识到伟大成就的取得都源于生活实践。

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本课重点:唐诗

本课难点: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和吴道子的绘画

二、 说学生——说教法学法

教学面对的是七年级的新生,他们身上虽带着未经风雨的稚嫩,对初中学习生活的好奇,但他们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没有初中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所以我积极引导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规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总结,思路让他们自己去探索,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学生成为探究者,研究者,体验者,表达者,创造者,成功者,我则做好角色转变,成为引导者,策划者,参与者,追问者,合作者。在学生入学后,班级教室即是方阵式排位,四、五人一组,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没有散兵游勇,没有孤兵作战,没有思维溜号的,并且平行分组,均衡搭配,每小组共同捆绑学习,形成共同体,学生在帮与被帮中实现成绩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共同进步。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认为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是一个有一定生活经验、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巧、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学习者。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和应用的过程,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发现规律,获得经验。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

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两方面:

1、老师重在创设情境和点拨,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2、学生重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自行归纳,合作交流。

三、说教学设计

本课是新授课,用一课时完成本课内容。以下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具体过程:

情境导入环节:展示视频《唐之韵》,宏观介绍唐诗前所未有、后所不及的成就,然后介绍著名诗人诗歌特点,使学生对唐朝诗歌的总体发展脉络及水平、著名诗人及作品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真正认识唐代诗歌的光耀千古。

其次是预习环节。上课之初提出预习要求和预习方法,展示预习提纲学生自学课文,在书中做好勾画标记,将课外获得的信息整理在书上,对于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组内开展激烈的讨论解决。组内出现重大意见分歧,由小组向教师反馈,教师汇总后,由全体同学和老师在展示环节共同讨论完成。

接下来是展示环节。

第一小组展示的内容是“人们为什么称李白为诗仙?”学生介绍李白的生平情况、诗歌特点、诗歌内容、代表作品,并组织学生考虑为什么李白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激励学生发奋读书,立志有所作为,达到情感教育目的,由此突出重点。

第二小组展示的内容是“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诗圣?”学生结合自制的幻灯片从杜甫生平说起,谈到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谈到杜诗与历史的关系,多层面多角度的认识“诗史”,最后学生形成了杜甫的诗与唐朝由盛转衰关系的总体认识,从而突破了本课重点。

第三小组展示的内容是“思考与讨论题:根据李白和杜甫各自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背景,想一想,他们的诗歌为什么有不同的风格?” 本小组学生讲述李白与杜甫家境不同经历不同导致其诗歌风格截然相反,一为浪漫巨匠,一为现实大师,个人经历决定了其作品风格。由此得出结论:艺术源于生活,没有生活实践,就没有辉煌的文化成就。

第四小组展示的题目是“白居易的诗歌为什么能广泛流传?”本小组学生讲述白居易的诗歌流传广泛原因,白居易幼年刻苦求学的的故事,从中学习他努力、豁达和坚强的性格,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由此突出重点。

第五小组展示的题目是“隋唐时期有哪些书法名家名作?”介绍书法的发展过程,名家名作,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相应的书法作品,加深直观印象,从而突破难点。

第六小组展示的题目是“隋唐时期在绘画方面取得哪些成就?”讲述青绿山水之祖展子虔,唐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了解吴道子成为“画圣”的原因、及其绘画特点、代表作等,从而突破难点。并组织学生探究我们能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学到什么,从学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通过准备、展示、说感想,使学生确立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学史态度,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展示培养学生能力,展示了学生才能,树立了学生自信,达到了当堂提高的目的。

展示后,进入总结评价环节:学生针对本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课堂总结,巩固升华,互相评价,促进提高,教师展示知识结构,进行知识梳理,强调重难点。

当堂训练:学生做练习,书写在练习册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因材施教,达到巩固基础提升能力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视觉习惯和认知规律设计,把重要内容放在中间,涉及的问题、方法放在右边,既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和认知规律,又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小结。力争恰到好处的体现讲述内容,是落实教学要求的艺术再创造。

成就

朝代

人物

作品

诗歌

< ……此处隐藏8070个字……生字,另外在加上回生字,将近有20个左右,因而识字量较大,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生来说,朗读起来难度较大。

学情分析:

由于教材的版本不一样,而且本课生字较多,学生读起课文来,相对难度较大。另外,这个班的孩子除了个别几个由父母带着游过宁夏境内的个别景点外,其他的孩子几乎没有出过远门,根本没有游览武夷山的经历。他们有的只是从电视、图书中了解过一些有关内容,因而他们对武夷山的美丽风光感受不深。但是,他们却渴望能到这么美丽的地方游览一番。故而在教学中,我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要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要让优美而富有情趣的文字触及他们的心灵。这样,武夷山的美丽风光将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象。

设计理念: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顾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获取知识。

2、以读为本,读中想,读中悟,体会武夷山奇山秀水的美丽,让学生拥有完整的阅读过程,充分地朗读、思考、交流与想象。

3、在读通、读顺、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 。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

3、渗透句式训练。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味武夷山入诗入画的美丽景象。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发挥想象,体味武夷山的奇、险、清、静。

教学准备:

有关武夷山的图片。

教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所以我采用了“学——议——练”的教学模式,所谓“学”,就是自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议”,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尽可能地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练”,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画画、议议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是谈话导入。

由于第一课时学生围绕课题进行了质疑,但他们的问题基本上还没有解决,他们对课文的学习还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所以在第二课时,我就运用简短的话直接引入到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是引导学生通过课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写了武夷山的美,然后再通过问题“课文中又是怎样写武夷山的美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了武夷山的美?”,引导学生从文中整体感知课文是从“山”和“水”两个方面描写了武夷山的美。

第三个环节是细读感悟。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描写“山美”的段落。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1、读。采用自读、指名读、默读的形式,旨在让学生读通、读明白第二自然段。

2、画。用“ ”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语或句子。。

3、议。和同桌交流自己画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画了什么,又从这些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4、读。这个时候的读,要求是有感情地读,要读出自己的语气。

在上面的环节中,还相机进行想象能力、说话能力、写话能力的训练。比如:想象三十六峰还像什么?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练习说话、写话等。

之后进行学法小节,引导学生总结学法:读---画---说——读

在学习“水美”的段落时,教师组织学生用刚才学“山美”的方法进行自学、合作学,最后进行汇报交流。

在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指导读出自己的语气,读出自己的感受。

最后进行配乐读课文,首先指名读,读出自己的语气来,然后全班齐读第一、四自然段,男生读第二自然段(男生的性格和山的雄壮比较相符),女生读第三自然段(女生的性格和水的静柔比较相符)。

第四个环节是拓展延伸。

在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看着这美丽的武夷山,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学生充分地谈自己的感受,升华自己的认识和情感。

3、小结:是啊,我们祖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数不尽的美丽的山山水水,有机会的话,我们一起去走走,看看,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第五个环节是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目的是引导学生积累语汇,丰富自己的语言。

2、回家后,请同学们做一回小导游,把武夷山的美景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一起感受武夷山的美丽景象。

板书设计:

读 画 议 读

山: 奇、险

美丽的武夷山 入诗入画

水: 清 、静

好的板书,应突出的中心。在此课中,我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板书,清晰明了,使人很容易就能从板书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还对学法进行了板书,使学生有章可循。

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创设美的情境,激发美的感受。教学中,我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通过画面、音乐,营造出和谐优美的氛围,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景之中,特别是画面与语句的有效融合,产生入诗入画的意境,使学生较好地体会到的美好意韵,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二、读的充分,品的细致。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同桌读、齐读、重点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读评结合,读赏结合,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说写结合,层层深入。其间,我适时点拨、发问,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化。当学生读完课文内容后,我不是简单地评价读的效果,而是训练学生将内心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后,我又要求学生带着这种理解再读一遍,这种基于阅读基础上的思考、表达,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自评、同伴评、师评相得益彰。教学中,我把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努力营造有益于学生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的激励性的评价语尽力做到具体不空泛,尽可能地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有促进、提升作用。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我能够关注个体,将扎实的训练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

四、存在不足:对于水的“清”和“静”,没有动画,不能从感官上给学生一个生动形象的感受。因为在来上课前,我就没有找到这方面的动画图片,也只能带着遗憾来上课,当然还有许多不足,我是当局者迷,旁观着清,请各位专家、领导、老师给予指正。

总之,教海无涯,学海无边,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历练自己。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汇总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