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与合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6 22:37:33
分与合教学反思

分与合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与合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与合教学反思1

今天,我和小朋友们共同学习了6、7的分与合。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2-5各数的分与合,学生对于学习2-5分与合的时候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因此我在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自主探索。在教学的时候,出示气球的图片以后,在提出“用两只手拿6个汽球,可以怎样拿”的问题后,要求学生用学具代替摆一摆,并在操作的基础上交流不同的分法。在交流的时候,我一直试图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表达,由一种分法想到另一种分法。例如,当学生说出“一只手里拿着5个汽球,另一只手里拿着1个汽球”,并表示出“6可以分成5和1”时,我及时提问:“还能想到什么呢?”启发学生由6分成5和1推想出6分成1和5。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并根据填好的结果说一说,从而完整地掌握6的分与合。教学

完6的分与合后,在学习7的分与合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并完成书本上的填空,然后再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

本节课不足:在教学7的分与合时,我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填空,我在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做题的速度很快,做好了就无所事事,因此在那边乱说话,而一小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解决不出来,就不做了,在那边发呆。教师没有引导

好。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更好的发挥好生的作用:培养好生不仅自己会学,还要帮助身边的同学,让每个同学在有限的时间里,都有所提高。以保证做到“事半功倍”。

分与合教学反思2

一年级的数学课,我觉得一定要让学生想学、愿学,让学生在这些看似玩的活动中,学习新知,所以课堂上不仅有教与学,还要有“玩”。这节课,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让孩子“玩起来了”。

1、在新授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6、7的分与合。

在学习6的分与合时,我是这样教学的:先问学生用两只手拿6个气球,可以怎样拿?然后带领学生用小棒有序地进行动手操作,并有次序地说说6的不同分法。在学习7的分与合时,我让学生模仿6的分与合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经历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2、在练习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巩固6、7的分与合。

在练习时,我先用手势带着学生边说边6、7的分与合,学生动口又动手,记忆效果非常好。然后进行对口令游戏,我把书上P33第三题的题目稍微的改变一下,不是单纯的说我出几,而是引导学生说完整:“我出2,你出几,2和几合成6?”学生回答:“你出2,我出4,2和4合成6。”先师生游戏,然后让孩子们在小组里游戏。通过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个个学得兴趣盎然,不光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6、7的分与合也得了巩固,可谓是一举两得。

略有遗憾地是,在学生自主探索7的分与合的时候,还是少部分学生,逮到一种摆法就写在书上,没有顺序可言。思考以后,我觉得这样修改是不是会好一些:找一个“有序”分的学生和“无序”分的学生,上台来,让他们背一背,看谁背的快!让他们在比较的过程中,得到“有序”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记忆。

分与合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分与合》知识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中都已经接触过了,再学习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觉得没有新鲜感,但是分与合为后面的加法、减法打基础的,比较重要。所以我在教学时,准备了多种多样的学具,上课时可以使用辅助教学,并在课中就可以作为奖品及时奖给学生。

新课程倡导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数学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教学中,我以这一单元的主题图引出帮李奶奶分装向日葵和玉米棒这一情景贯穿始终。由于班上的多媒体设备还未到位,不能用电脑展示,在上课之前我就打印出来相关的图片进行展示,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用学具代替实物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在操作、观察、交流中建立4与5的分与合。问题提出时,有些孩子随口就回答,显得凌乱,到后来也不知道哪种分法已经说过了,当他们发现问题的时候,有些爱思考的孩子就说应该写出来,这样就不会弄混了;还有孩子说要一个个轮着来说,就不会乱了,等等。

最后出示课本23页练习四的第3、4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回顾这一节课的教学,原有的一些教学设计并未如期进行。主要在操作中,原设想是让学生同桌合作观察不同摆法,可是学生不懂得怎样与人合作学习,基本各自摆各自的,根本不看同桌的;或者只会模仿。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值得思考。这一环节,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尝试多种摆法,而不仅限于一种摆法,多给学生一些权力和机会,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则得到发展,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分与合教学反思4

《分与合》这一内容是认数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每一个认数内容中都包含这一知识点,所以让孩子建立分与合的意识,并且掌握分与合的方法是初学分与合时的关键部分。我在教学《2~5的分与合》时确立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理解感受分与合的思想,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2-5 的组成,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方法,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本节课我利用鼓掌时手是不断的分开合拢这一生活实例入手引入本节课题。然后又创设了小松鼠请客这一教学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过让其猜测小动物的不同分法来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然后让孩子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去感受分与合的思想,去探索有序分的方法。最后通过猜数、合手指等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去巩固2~5的分与合。课上完后,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课堂气氛较活跃,孩子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各个活动中来,从巩固练习时孩子的回答来看他们对2~5的组成基本能当堂掌握。

分与合教学反思5篇分与合教学反思5篇但是课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了我对此节课的反思。一方面是孩子未能很好的掌握理解有序分的思想,在猜测小动物的不同分法时孩子感觉很轻松,但是到了自己用 5根小棒自己分一分,说一说的环节时,很多孩子不能找全5的所有分法,很容易发生重复遗漏的现象,这说明孩子没有形成有序的意识,不能按照有序的方法去进行分组。另一方面我利用的是镜面对称的方法让孩子感受成对的思想,我是让孩子观察屏幕上老师的手影,希望通过这一“小魔术”让孩子看到一组分成就能马上联想到相反的那一组,但是我忽视了孩子在跟着我做时存在的实际困难,孩子手指不能灵活的进行分与合,尤其是隐性基因的孩子根本不能将手指分成那样,所以这样的方法对孩子不太实用。我应该将其改成每个孩子都能完成的拍手操,既方便操作,又朗朗上口。

这两方面的问题我会在后面教学其它数的分与合时加以改进,让孩子能学会利用有序分 ……此处隐藏4957个字……:第一个问题关于如何加强记忆力的,每天课前教师讲授复习,然后课堂前5分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行背诵,最后下课期间和下午课程结束后的二十分钟进行书写练习,我打算本月都实行这个计划,月底查看最终效果是否有效。第二个问题关于如何加强注意力,在班会课或者课堂作业的时候进行个别辅导,先从观察开始,每个人的注意力都各有几分钟,后面又因为什么事而转移注意力的,然后把那些影响注意力的环境因素撤销,在进行关于注意力培养的训练,我会从他们感兴趣事情入手,一步一步加强。这个事情没有时间限制,要保持和养成习惯后就可以稍稍放松了。第三个问题和家长沟通近期的学习进程,每个学生最后是否都能学好课堂知识,很大一部分都取决于家长的辅导,因为老师课程毕竟有限,为了赶内容就没办法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我会找个班会课开一次家长会,和每位家长沟通探讨孩子的学习问题。由于放学时间早,每位家长都可以在做完自己的事后给孩子进行二十分钟的知识巩固和作业检查。这样家长也可以了解自家孩子在学校学习什么,是否都掌握了,然后在和老师反馈问题,会事半功倍的'。

总之所有问题的出现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相互配合才能共同解决,否则单方面的去解决效果都是差强人意的,最后耽误的是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分与合教学反思12

10以内的分与合是为以后计算加减法打基础的。只有熟练掌握了,才不致于后面学习10以内加减法时掰手指头的情况,现谈谈自己的教后反思:

1、低年级孩子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的理解如果缺乏实物的演示,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动手操作演示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对孩子加深记忆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在教这部分内容时,我充分利用学具,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演一演、分一分、画一画、涂一涂和教师的实物演示,让学生先从感性的认识上去理解,进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新知。有的教师担心一年级让孩子在课堂中摆弄学具会分散注意力,影响课堂纪律,干脆教师演示算了,我认为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没有让孩子自己动手效果明显,只有让他们经历了其中的过程,印象才会更加深刻。另外,在分一分这个环节,可先用学具分一分,等熟练了一些后,可让孩子利用十个手指来分一分,最后脱离这些辅助物,从而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2、让学生充分地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最好是按分法有次序的说,一方面可帮助记忆分与合,还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语言表达训练的侧重点不同,语文表达力好的同学不一定数学表达力就好,因为两者的表达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结果。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到以后学习应用题时,就会发现数学语言的表达对解决问题是多么重要。

存在不足:有些孩子说的时候不能按次序地说。或将同一种分法当成了两种分法。

改进措施:分一分时强调要按次序来分,弄清每个数的几种分法。

分与合教学反思13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第一次接触分与合,我想把知识讲得很细,便花了两节课的时间。

课前我作了很充分的准备工作,自己准备了小棒、例题上的桃子和盘子、各色小圆片等,也让学生每人准备了小圆片。

1、教学4的分与合时,让学生探索不同分法,让他们充分地展示后,初步认识4可以分成几和几,接着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说说几和几合成4。

2、教学5的分与合时,让学生通过圆片探索不同分法,重点引导孩子从实际操作时的一种分法推想出另一种分法。

3、整节课重视让学生多说。通过“大挑战”、“找朋友”等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记忆这些数的分与合。

学生对分与合已有一些认识(幼儿园学过),学起来相对比较轻松,于是我便对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让他们按顺序记住这些分与合的式子。两节课结束,大部分学生能按顺序(三种)背4和5的分与合的式子,有的还特别快。个别学生学起来觉得吃力,需个别指导。

分与合教学反思14

本单元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教师的互动,使得原本比较抽象得教学设想变成了生动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并解决,而且更建立起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经过这节课,我也有不少的体会。

1、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节课教学中我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这一理念,教学中从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谈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教学5的分与合时,我并没有直接出示5的“数楼”,而是通过猜一猜,自己设计“数楼”等一系列的活动,逐渐掌握。

2、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

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也旨在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获得,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本课例中我也是比较重视学生个体经验的积累与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且让他们在小组中,在班级中把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当然,学生个体经验的积累不仅需要有“自主探索”的过程,也需要我们在学习活动中加以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我就借助小熊猫乐乐的身份不断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3、不足之处。

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也期待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不仅仅评价只是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最好能评价自己或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程度,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等。也许是我对学生的期望过高,也许是学生年龄小,总之我感觉学生评价的语言还不尽人意。毕竟,他们只是一年级的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方式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不断的加强指导。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初中教学反思初冬教学反思

分与合教学反思15

1、 有效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与学习基础。

学生在学习2、3、4、5的分与合时,初步了解了怎样分,并且掌握了分解与组成的口诀;在学习6和7的分与合时,教师引导学生有序的进行分一分,这样就不容易漏掉,渗透了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在以上这些学习的基础上,8和9的分与合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边摆小棒边记录,学生独立进行操作探究,并记录下来。

2、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分的过程与方法。

虽然一年级的孩子们一用学具动手操作就会有些乱,有时还会场面失控。但是还是坚持训练学生用学具操作,学生通过分8根或9根小棒,体会有序分的过程,并初步体会一对一对记录的好处,这是教师语言讲解所不能代替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也逐步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3、 注重多种形式练习巩固,应用练习。

在探索新知后,学生还不能记忆8、9的分解与组成,通过课堂游戏“对口令”,“找朋友”“摘星星”,“摘桃子”等活动帮助学生强化记忆。之后,通过喜洋洋和懒洋洋吃草莓,大头儿子吃糖果等题目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一系列多种多样的游戏、练习,加深了学生对8、9分与合的记忆与理解,并能初步进行实际应用。

《分与合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