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6 23:46:42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5篇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

时间很快,在京翰教育工作已经有两个月了,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作为一个新教师刚开始教学,经验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就需要花很大的时间来弥补。对于自己这段时间的教学总结,既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整理,也是对未来的提醒。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一(7)—(12)班6个普通班级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不算太重也不轻松,虽然本学期节假日多事情多,课时不多,各班进度稍有不同,但最后能在期中考试前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各项教学活动开展井井有条,不负学校期望。现将两个月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认真参与教育教研活动

我每周都会积极认真参与一周一次的教研和备课活动,与优秀教师共同探讨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效果,反思学生情况,交流各自的教学进度,我更多的是向他们学习,每经一次活动就成长一次。另外,协助师父黄金其老师开展高一级地理兴趣小组班培训活动,保证活动有序进行。

  二、积极参加新教师培训

根据统一安排,我与其他学校的老师在北京市第一中学参加了《高中地理学科教材培训及课堂教学培训》新教师培训,虽然只有6学时,但在老师的精辟解读新人教版教材改革,如何追求有效的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等,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三、热爱地理教育教学事业

备课认真,刻苦钻研教材、课标,尽量发挥新人特色,做到敢想敢做,有新意。在教学中我较多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在备课过程中,我虚心请师父,并在上每节新课前先做一回学生,认真地听师父的课,听曹老师的课,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方式,另外积极寻找各种素材,包括各种图片和动画,视频,力求做到形象生动,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结果反映不错,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有很大的提高。除了教授课内的知识外,适时地插入相关课外知识,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引发了学生地理探究的兴趣,并适时适地进行德育教育。批改作业认真。改作业时会有选择地给学生写小字条,指出他们作业上的优缺点,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地鼓励他们。

四、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作为新教师,对教学情况的掌握还不够熟悉,这就需要不断的做好教学反思。不仅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反思,还要请听课的师父评课,积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教学效果,接受学生反映情况,做得好的坚持,做不好的改进。教学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是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做得好能促使另一方做好,从而使整个教学效果得到不断加强,反之,则不断减弱,最后可能导致学生对该学科失去信心,因此,教学反思必不可少。

同时,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包括:一是,刚毕业,没有教学经验,对教材分析不透。书上有些东西写的很简单,但是事实上很多东西都要自己补充进去,让内容充实完善起来,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再讲一个知识点前应该先做好哪些铺垫……,这些就需要事前的备课功夫要做细,做到位,多听听师父和其他老师的课,然后及时做好调整。

二是,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到位,经常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没有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总是怕遗漏什么东西没有讲,上新课的时候就把方方面面都讲到了,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会感到一节课东西很多,容量很大,但是又分不清重点是哪。而对比有些老教师上课,新授课时把这节课必须要讲的讲到,让学生理解,东西不是很多很全,但学生学起来容易,而且会用,那么他们学习的信心就会增大,有些东西可以放到题目碰到时再进行讲解。

三是,对课堂的调控能力弱,课堂气氛较沉闷。问题比较大的还是怎么样可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来听来学,做到真正的师生互动。我师父对课堂把握很到位,他语言幽默风趣,常运用生活实例讲知识点如讲大气的受热过程,他则用炒菜来讲,简单易懂,学生又感兴趣。这些我都需要向师父学习的。

四是,教学语言不连贯,会出现“短路”和“开路”现象。另外包括新课的引入,知识的前后衔接,内容的合理过渡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五是,容易出现紧张,当有老师或领导来听课就会紧张,不能把课上好。

六是,对课堂、课后练习较少,没有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以便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2

新编高中教材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所从事的一项跨世纪的重要工程。本文对新编高中地理新教材提出几项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新知识同传统知识的关系

地理传统知识,大部分是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也是他们中学毕业后学习和工作中探索知识新领域、研究新问题的基矗所以,高中地理新教材首先应从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出发,尤其在课时偏少的情况下,注意精选教学内容,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阐明主干知识,即仍以系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为主。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一些过时的、繁琐的传统知识将被淘汰,人们对一些概念、原理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和更新,因而有必要更新知识体系,体现时代性。

毫无疑问,教材内容若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更新,不反映先进的思想和当代产生的新成果,将无法实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目标。但是,有几个问题必须注意澄清:一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有较大差异,新提出和流传的观念及名词,并不一定体现了现代化;二是应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对国外教材加以比较、研究和借鉴;三是教材内容的更新应该是渐进的,变更过大会使师资和设备无所适从,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传统的知识内容,只要是反映基本的客观规律的知识,就永远能适应新的形势;五是新内容、新知识的大量涌现,可能增加学生学习的总量和负担,应当坚持精选内容。高中地理新教材内容的更新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地理学的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及应用前景等,教材应有所反映,但并非意味着新知识的过度增加,而应当体现于思想观念、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改进上,不断充实新的科学内容,修正陈旧、老化的知识体系,使学生通过这种变化,认识和理解地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科学。

2.从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的大方向来看,新教材不仅要渗透现代地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应力求反映世界地理的最新面貌和现代社会的最新问题,并引用新理论、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解释现象、分析问题,以深化和扩充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思路。

3.在阐明基础知识、重视基础概念和原理的同时,应将有代表性的地理研究手段和技术等以阅读材料的形 ……此处隐藏21749个字……学习方法,其它的区域则可以采用学案导学法,由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

3.充分运用比较法来学习区域地理

比较法是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在学生的导学学案中,建议老师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区域特征的比较,比如在学习南美洲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南美洲和非洲的气候特征,还可以比较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地形特征等等。

三、必修三教学反思

1.“必修3”在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中的位置

“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主要介绍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必修3”则是将这些地理基本原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并运用到一定区域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践中去,也就是说“必修3”的教材内容更注重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教材内容编排特色

本册教材共5章10节。全书以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组织教材,除第一章外,其他章的各节内容都冠以“以XX区域为案例”的副标题。既有国内的案例,也有国外的案例。

但教材各章内容又并不拘泥于副标题所限的地区,而是以此为分析问题的基础,就某一个主题向其他区域延伸。例如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案例扩展到西非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第三章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案例扩展到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的开发。教材内容如此“收”“放”有致的设计,一方面减少单一案例分析可能带来的某种局限性,另一方面提供了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平台。

3.高中地理必修3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教材内容编排与学生现实的基础知识储备间存在的矛盾

无论是哪一版本的教材,对“必修3”内容的编排,主要是在“必修1”的自然地理原理和“必修2”的人文地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区域,以案例的形式来探求和说明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分析这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学生必须对这些具体区域的区域特征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2)不同版本教材对案例的编选与教师的教学选择存在矛盾

新课程的实施,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一个课标的情况下可以出现不同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编排和选择案例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虽然这样的现象在“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学中教师都曾经遇到过,但由于这两个模块主要是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习,教师在教学处理上还相对容易。但由于“必修3”教材的编写基本都是围绕不同的案例进行,各种教材中案例的分析角度和呈现形式也存在差异。面对各种版本教材在编写思路及选择案例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取舍上则更显困难。

4.对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策略的探究

(1)作好案例教学的知识铺垫

面对学生对区域地理基本知识掌握欠缺以及地理“必修3”教材中相关区域背景知识缺失的现状,要较好地完成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对区域地理知识加以补充和进行必要的铺垫。以人教版地理“必修3”为例,教材选择的大多都是中国不同地区的案例,因此,学生学习案例的基础就是对中国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基本知识的了解。所以我刚才建议高二上期安排中国地理的教学内容,并且先上中国地理,后上必修三。

(2)案例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地理分析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养

综观“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各条标准,基本都要求“以??为例,分析??”来进行范例教学。在面对各种版本教材和不同案例时,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各种教材中的所有案例拿出来进行教学。因为掌握案例本身的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案例,使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中注重方法的培养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养,即让学生能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通过一个或一组实例的教学,使学习者在掌握这个或者这一组实例的基本内容基础上,学会学习相同或相似类型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注重从分析案例的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例如:人教版中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的,而在其他版本出现或与此相关的例子有“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等。在教学中,教师无需对此类型所有的案例都拿来讲解,只需要精选其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该案例,最终使学生上升到学会总结分析相似类型案例的方法这一高度上来。

比如通过对“西气东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在分析资源调配时,能形成以下的基本分析方法:

对于资源分布不均与需求的差异,在教学中就需要从地质、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要实现双赢,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分析对输出地和输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学生形成了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对于分析同类型的案例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加以很好地分析和解决。

(3)配合练习,重点在于巩固原理的掌握和使用

对学生学习地理“必修3”情况进行评价,应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所不同。评价的重点不在于对教材案例的重现,而在于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来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评价的时候,一般需要引入新的案例来进行。如在学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节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案例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三山夹两盆地,形成了新疆特有的水汽运动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加上面积巨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使新疆气候具有昼夜和季节温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的特点。例如许多地方最大的气温日较差在二十到二十五度之间;在具有干旱沙漠气候特征的吐鲁番,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十四点八度,最大气温日较差曾达五十度。

1。制约新疆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2。你认为新疆农业的发展有哪些有利的因素?

3。根据新疆地理条件的特点,你认为新疆可以发展哪些特色农业生产?并说明原因。

4。你认为新疆农业的发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通过对该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分析,请你归纳出分析某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方法。

这道题的考查并没有涉及教材中“东北地区”的任何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新地区、新案例。虽然学生在高中阶段并没有专门学习过新疆农业发展的内容,但该案例并没有考查区域中记忆性的内容。学生要较好地解决相关问题,关键是要在提取图像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在前面两个模块中学习的地理原理,并以在学习“东北地区农业”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考查,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是必修3教学中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好的主要形式。

地理必修教材中有许多的活动栏目,一些活动栏目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案例的呈现。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内容的精心组织,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运用已有的方法储备来解决新的问题。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呈现教材之外的自己精选的案例来实现这一目标。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