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4-11-22 14:13:20
关于《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5篇

关于《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楼梦》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

最近,我读了一本儿童版的《红楼梦》,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虽然里面的故事情节不太懂,但是它让我学会了怎样通过环境、人的举止、言语去刻画一个人的性格,并且里面的词语丰富,语言优美,也让我学的了很多知识。

读后,我似懂非懂,有些情节让我悲喜交加。悲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互喜欢,却没有走在一起。林黛玉本来就体弱多病、弱不经风,又受到如此打击,上天做花神去了。慈祥的贾母,因为年纪较大,家里常常出事,受了惊吓也不幸与世长辞了。威风凛凛,干事果断的凤姐在全家人的逼迫下,伤心的去世了。喜的是里面的一些故事很逗人,如林黛玉用筷子夹起一个鸭头,笑着说“鸭头、丫头”,丫头们纷纷说林黛玉打趣她们,对黛玉罚酒。还有一次,宝玉来找黛玉玩,紫鹃想看看宝玉是否真的喜欢林姑娘,就对宝玉说:“明天我就要把林姑娘送回苏州了。”暴雨一听吓了一跳说:“林黛玉的爸爸妈妈不是都去世了吗?”紫鹃装着恋恋不舍的样子说:“是呀,可她的亲戚还都等着姑娘呢?”贾宝玉回去后,脚手冰凉,王夫人十分焦急,叫来紫鹃问个清楚,原来是和宝玉开玩笑。宝玉迷迷糊糊看见桌子上有一只船,又开始大叫起来:“不好了,接林黛玉的船来了。”王夫人连忙把船拿给宝玉,宝玉把船踩的粉碎,笑着说:“这下林姑娘可走不了了。”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林黛玉,她爱学习会做诗。在送花节那一天,黛玉不像别人一样只顾贪玩,自己在玩的过程中还在思考作诗,其中“花谢花飞花满地,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两句诗多优美呀。林黛玉这种温柔贤惠,乐于助人的性格和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关于《红楼梦》的读书笔记2

金陵十二钗的绝世奇才,终敌不过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定前生。惊世的顽石也只不过是一块无法补天的石头,红楼轰然倒下,梦碎而醒,青灯古佛的云空未必空,随经文诉出曹雪芹的满腔幽怨。红楼一梦,凄美感人,金陵十二钗各自不同的悲剧,谱写出了一曲跌宕起伏的浩歌,只听那歌中唱到:“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林黛玉的执着,薛宝钗的开朗,史湘云的率真曾是那样的美好,而殊不知,红楼一梦,终是破碎,只因木石结盟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她没有错,她爱得执着,爱得勇敢,爱得单纯。你看她,举手投足间萦绕着一种孤傲,一种风流,你听她“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她的泪,源于爱,始于情,每一滴单纯都没有一丝杂质,寄人篱下的凄苦,幸福的可望而不可及,在她的心中留下了千万道旧伤新疤,泪尽人亡。她奋力一挣,挥起双翼回归天尽头的香丘。她香消玉殒了,却拥有了一份至死不渝的爱情。相比之下活着的煎熬孤寂倒不如这一死来得潇洒。生与死,隔断了婚姻,却斩不断情缘。

别人拼尽全力也只能做到金陵十二钗之一,而她生来就叫做宝钗,钗中之宝,而可惜的是她等来了婚姻,却没有等来爱情。都道是金玉良缘,怎奈何宝玉只念着木石前盟。杨妃扑蝶的烂漫隐于人后,冷艳的清香压低了她清远的傲骨。于是她款款的轻移莲步,做着大家闺秀的典范。终于有一天她做了他明媒正娶举案齐眉的妻,以活着的姿态敬告天地亲友,她才是宝玉命中注定的那个人。然而红烛、红衣、红帐,帐底却是鸳鸯不成双。她到死都是孤独的,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守着冷帐孤衾,红颜成槁。这就是最残酷的结局。

好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关于《红楼梦》的读书笔记3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何人怜惜那垂泪葬花的潇湘妃子,又何人可怜那盛极一时、到头来却不过是葬送了一观园繁华的荣宁二府? 这世道的兴衰变幻莫测,区区女儿家如何能摆脱这不幸的命运旋涡,而不是如落花般随流飘零呢。

读过红楼的人都知道,大观园中皆是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但我独独偏爱那位曲高和寡、才气出众的林姑娘。她年幼丧母,十岁时被接到了贾府,天性灵秀聪慧,却是体弱多病,尽管如宝玉一般受着贾母的疼爱,但毕竟不是嫡亲的孙女,终究还有带着点儿疏离感。对她来说,在那荣华富贵的贾府住的再久,仍是寄人篱下。敏感如她,所言所行皆需劳心思考,百般谨慎。日日忧虑不断,每逢伤感之景扁忍不住在无人处垂泪。宝玉曾戏言她不仅有着倾国倾城的貌,也有个多病多愁的身。

她与宝玉初识之时,彼此却都觉得眼熟,像是哪儿见过似的,与其说这是一见钟情,更不如说是上天注定。前世绛珠仙草为酬报通灵宝玉灌溉雨露之惠,今生下凡还他这一世眼泪,只可惜那个娇养惯了的多情痴情种,流连风月,不喜功名,既没有屈服在那封建观念下刻苦读书,又没能为自个儿的婚姻做的了主,终是失了与黛玉的那段姻缘。

宝黛二人的悲剧也是当时整个封建礼教社会的缩影,明明是众人皆知的恋人,又互为知己,偏生还有人说什么“不如宝钗识大体”,加上元妃指亲,胡乱配了鸳鸯谱,强拆了宝黛二人的姻缘,以致她在宝玉大婚之夜泪尽而逝。若是黛玉能生在现世,如此才貌俱佳之人,必不会落得在悲苦中悄然离世这样的一个结局。

芳魂一缕随风而去,贾府也从这个时候加速了衰败朽坏。怎想当年元妃省亲,大观园的姐妹亲眷们其乐融融,宁荣二府上下吃穿用度奢靡华贵至极,一朝失宠却落得个众人离散的地步,偌大的贾府只余下一派荒凉颓败。

盛衰更替,世事无常,无论是在那个封建社会还是现在都依照着这个规律在发展,只是封建礼教的对人的压迫束缚,使得在这个背景下的《红楼梦》里更多了些可怜人。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的是空蒙,却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红楼,是一场令人叹惋的大彻大悟。

若是今生有幸,让我得见正在葬花的黛玉,看看年方十二的她肩上担着花锄斜倚在石上,身旁是一地落英,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那是旷世才情兼绝代姿容的林姑娘,那也只是个尚未长成的少女而已,我怎么忍心告诉她:“颦颦呀,你这一首《葬花吟》,其实就是葬华吟,你将在这大观园里葬送你本该无忧无虑度过的芳华,而这看似屹立不倒的贾府,也将因这大观园葬送掉这一切荣华富贵呢?”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昔日荣华繁盛、鲜花著锦,转眼皆随云烟化为鸟有,通篇《红楼梦》,细细读来也不过是“葬华吟”罢了。落花而知大地有情,葬花而知无常苦空,月圆必缺,水满则溢,也少有人是一生顺逐的。《红楼梦》以梦为名,每当从书中回神,恍若梦中惊醒,忽而眼泪就簌簌难自己了。

人生不过一场大梦,梦中藏着那么一座红楼,葬着镜花水月与年少的初心,唯有把握当下,方得始终。

关于《红楼梦》的读书笔记4

《红楼梦》是 ……此处隐藏8814个字……发官府,使薛蟠逍遥法外。薛蟠整日花天酒地,挥霍无度,最后弄了个家破人亡,一败不起。

我要问贾府的人们,平平安安的过日子不好吗?非要把自己打扮成西施,住的屋子像皇宫,有个三妻四妾吗?

仗势欺人,看着别人痛苦,你们却哈哈大笑,这样不好!不能因为你们家财万贯而去欺负平民,不能因为要升官发财而不顾天理。

为什么不做个好官?为什么不做个好人?不就是图那几个钱么?有钱也不代表有了一切呀!像一些农民,他们在金钱上确实十分贫穷,物质上十分贫乏,但他们在精神上并不贫穷,他们的生活过得很快乐很充实。

所以,我要告诫我自己和我身边的人们:不要过于追求所谓的”奢侈“生活,那样,你在一些方面变得富裕的同时,你就会在另一方面变得很贫穷。

关于《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3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红楼梦的初衷,又是作者于这悠悠岁月中发出的一声长叹。叹这世事无常,繁华易逝;叹这怀才不遇,碌碌终生。由此,一段神话,揭开了尘封的记忆;一块宝玉,勾出如烟如云的世事,如醉如痴的想念;一脉情思,让我们回味再三。

放下这本书,却放不下一腔忧愁,放不下宝黛的爱情悲剧,放不下颦儿的泪、颦儿的忧、颦儿的愁、颦儿的苦。她有闭月羞花之娇美,却“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她的弱不禁风,她的泪眼朦胧,让人魂牵梦萦。

她是冰雪聪明的奇女子。魁夺菊花诗的潇洒,庐雪庵争联即景赋诗的敏捷,与湘云月下吟诗的才情,至今还历历在目,她将无人能比的才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令我折服,令千万读者为之倾倒。但细细品来,纤巧感伤的字句后,又隐藏了多少眼泪,多少心酸。

宝黛的爱情,本是情投意合,两情相悦。宝玉是她唯一的知己,可天不由人,性格孤僻、身子孱弱,成为她通往幸福大道的绊脚石,使得原本疼爱她的贾母对她渐渐疏远,胜利的天平自然倾向了城府极深的宝钗这边,凤姐的一出偷梁换柱计使两人痛失所爱,黛玉含恨归去,二人从此阴阳相隔,宝玉疯疯傻傻,终看破红尘,削发为僧。可悲,奇苑仙葩早做北邙乡女!

黛玉的悲剧,始于封建社会的黑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愚蠢,曹雪芹之所以塑造这样一个悲剧典型,可能是为了告诉世人:那时还有多少才情兼备的女子被封建社会的黑暗所淹没,在苦难中挣扎。多少才子,厌恶官场,落得个一生贫困潦倒。曹雪芹是否也把自己的痛思寄托在这个奇女子身上呢?无人知晓。

放下这本书,却放不下一腔忧愁。斯人已去,悠悠岁月空留余恨。这满纸荒唐言,却注定流芳百世,付与说书人。

关于《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4

如果你问我,我最崇拜的文学家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曹雪芹。

曹雪芹少年时在江宁织造府经历了一段富贵风流的生活。后来,曹家被抄,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后来创作了《红楼梦》这部名著。我认识曹雪芹也就是从阅读《红楼梦》开始的。

刚开始读《红楼梦》,只是凑个热闹,大致浏览一遍,并没有体会到《红楼梦》的内在含义。渐渐地,听了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也开始阅读原著,才真正懂得了《红楼梦》的主旨思想及“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状况,也体会到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从此之后,我便对《红楼梦》爱不释手,也十分崇拜曹雪芹。

崇拜一个人,总该有些理由。

首先,曹雪芹的文笔着实令我佩服。生动典雅的语言,传神入微的人物描写,伏笔的精细运用,诗句、词曲的点缀得当,都使《红楼梦》在文笔方面显得别出心裁,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和美感;经典场景和细节生动传神,活灵活现,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还记得《红楼梦》第三回描写王熙凤的片段吗?“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生动形象的描写,入情入神之至,细微处见真功夫,清新工丽,一个美艳而又极具威严的贵族少妇形象跃然纸上,让人过目难忘,叹为观止。细细品味《红楼梦》,便会发现字里行间还有更多绝妙的文笔,比如黛玉葬花那一段,“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写得缤纷多彩,凄婉动人,正应了那句“字字看来皆是血”。曹雪芹以无可比拟的传神之笔,给后人留下一幅封建社会末期极其生动的历史画卷。

大家都佩服曹雪芹的文笔,殊不知这些“传神之笔”得益于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大约在乾隆十年,曹雪芹开始创作《红楼梦》的初稿《风月宝鉴》。而此时他移居北京西郊,只能靠卖字画和福彭、敦诚等亲友的救济为生。曹雪芹长恨半生潦倒,一事无成,于是他发愤图强,立志有所成就。

曹雪芹“补天”之志从未懈怠,直至晚年,曹雪芹的个人奋斗依旧遭遇艰难险阻,他的朋友敦诚劝他知难而退,专心著书。而曹雪芹亦不负所望,隐居西山的十多年,多次批阅增删文稿《风月宝鉴》。但不幸又一次降临在曹雪芹身上。在曹雪芹四十八岁那年,其幼子夭亡,因此曹雪芹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从此卧床不起。就是这样贫病交加,曹雪芹依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将旧作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巨著《红楼梦》。

另外,曹雪芹的反抗与挑战精神也同样令我敬佩。这一点,在《红楼梦》一书中充分体现。《红楼梦》以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的鞭挞了封建礼教的罪恶。这种打击批判封建社会的书籍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绝不允许流传、抄写的。一经发现,不但会给曹雪芹本人引来杀身之祸,还会使整个家族受到牵连,而曹雪芹却并不为此而畏惧,明写、暗写以及伏笔相结合,可谓“草蛇灰线,伏脉于千里之外”,巧妙地交代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向后人们展现出“康雍乾”三朝的社会背景与生活。这就是曹雪芹。

探寻“红楼”,寻根溯源:才知雪芹,别样非凡!

关于《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5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这本书令我爱不释手。

《红楼梦》它述说了从小失去母亲的林黛玉,被父亲寄养在外婆家——贾家,从小寄人篱下的生活注定了黛玉的多愁善感,虽有贾母的爱护,后来与贾宝玉渐渐相恋,但是结局却不完美。由于凤姐使的“调包计”,让贾宝玉误娶了薛宝钗,林黛玉因此气绝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哎,这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恋人就这样被毁了!

《红楼梦》的故事太感人了,我常常在书前落泪,读了它,我也懂了不少道理。我们不能像凤姐那样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也不能像贾宝玉的父亲那样不顾他人意愿、霸道自私,要做一个单纯、自信、真实的自己!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中,我最喜欢林黛玉,她虽然身世可怜,多愁善感,身体脆弱,但她有很强的才女之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诗赋超群。我也非常钦佩《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敢怒敢言,用这本书来揭示社会的黑暗,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不满!

一部《红楼梦》感动了多少人,激励了多少人!这部佳作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懂了很多!事事不能完美,而生活也是如此吧!

《关于《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