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读后感

时间:2024-11-16 10:42:23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读后感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读后感1

记录是防止遗忘的好方法。很多书看完后被时间抹得干干净净,仿佛从未读过。不知是不是脑子的问题。读书养成了摘录的习惯已经好多年,但是摘录本上留下来的语句还是无法唤醒对整本书的记忆,只有那些句子孤独地在摘录本上闪着淡淡的光。琢磨如何克服这强大的忘却,写读后感会不会有成效?有想法就去做,这是我常常对自己说的老话。

书海无涯、卷帙浩繁,进图书馆后常常不知应该借阅哪一本,封面、书名、名人推荐,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从寻书中找路径,经过时光淘洗还留下来的书一般错不了,于是历史类、传记类、名著成为我涉猎的主要区域。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是一本让我很意外的书,朴素之至,没有序言、没有作者介绍、也没有内容提示,封面只有英文书名和作者名字,带回家,就冲这名字。人的视野有限,太多我们看不见的自然、人文、哲理等等,还有未来。翻开扉页,内容扑面而来,时间跨度很大,从1940年至20xx年,从战争到和平,从艰难到安适,这个历程就是一部宏大的历史。作为读者,庆幸的是,没有与这段岁月同步,也没有遭遇战争,唯有感恩和平年代。

没有来得及认真领会到书里关于战争的恐怖,先被文中优美的语句抓住了,仿佛深遂的夜空下,不经意间有星星滑落在掌心里,闪烁着斑斓的光芒。又像是繁花的树下,如雨的花瓣汇成诗行,带着独特的芳香,写给天空。描写战争的书看得不少,硝烟弥漫,太多的苦难与血腥充斥了战场和后方。诚然,战争是残酷的,但人性的光芒不能被烟雾淹没。本书没有刻意地用过多笔墨去描绘残酷与悲哀,而是将这份苦难放进主人公的衣服口袋里,从未远离,但在战争的铁幕笼罩下,鸟儿依然会歌唱。有科学家潜质的孤儿训练成了德国的战士,本来他有一天会赢大奖,关于密码破译、火箭推进,但他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注定了要与战争共存亡。盲眼的法国女孩因躲避战争而随父逃到四面环水的小城—圣马洛,父女俩保护着博物馆的无价之宝,甚至父亲为此进了监狱,丢了性命,最后盲女将宝石送回了大海,让沾染了无数欲念的宝石归于初始。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都因生活在特殊的时代被改变了人生。在战争的迷雾里,他们成长、经历,没有人能告诉他们正义与犯罪有什么区别,他们被命令、被塑造、被承受。当战争发展到最后,德国的孤儿与法国的盲女在被炮火轰炸得满目疮痍的圣马洛小城相遇,人性之光柔美地降临到两个青年身上,德国孤儿爱上了盲女,杀了想要夺取宝石的德国军官。这名德国军官以前是宝石鉴定专家,身患绝症却依然不放弃对宝石的追逐,让人想起杰克。伦敦写的《热爱生命》中的那条令人作呕的病狼。盲女在她的家里拼尽心智地躲藏、求生,却无法摆脱病狼一样军官的猎取。德国青年凭着连接他们的奇妙的电波,得知盲女在家里陷入绝境,青年一路寻来,闯入她的家,在战火中依然矗立的城堡,救了她。他们像是两颗不同方向前行的流星,匆匆相遇,一瞬间就别离,随着战败与大撤退,德国青年殇于疾病,与战争共亡,但他守护了他心中的爱情,平静而死。盲女获救,走向了战后的平静岁月,成为海洋学家,当了母亲、外婆,安稳地走向了新世纪。恶梦般的战争结束了,没有威胁、关押、轰炸、逃亡,一切都恢复到正常的模样。

想起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说的一句话:谁要让世间变成战场,必受天罚。在战争面前,没有战胜国,战胜的只有正义与良知。书看完了,仿佛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恶梦,回味与琢磨欲罢不能。百度上查到了作者安东尼多尔,才得知此书获20xx年度普利策奖,《西雅图时报》评:此书出色、大胆、让人心碎却又奇妙地感到喜悦。

当战争碾碎了人们的希望,当平静的生活成为不可企及,当生命与死亡不动声色的较量,请相信,生命与爱,正如我们看不见的光,它一直存在。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读后感2

“当平静的生活成为不可企及的黑暗之光,他们是否有勇气,在死之前,活出生机?”

战争离我们很远,我们从历史书本上透过只字片语了解战争的残酷,我们在网页图片上体会战争的冲击感,但那些拼凑起来的感觉是模糊的.,是遥远的。我曾以为我一辈子也不会体会到所谓的战争冷酷人性温暖,直到我翻开了它,一本连包装都带着盲文的——《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故事讲述的是1940年二战期间,德国入侵法国,你不必担忧因为缺乏历史知识而阅读艰难,因为只要你愿意再多读一点点,你会发现你无需借助任何搜索引擎,你就在故事里,你就在那个时间段里,在战争与人性中周转挣扎。

女主人公玛丽洛尔,出生于法国巴黎,幼年失明,和父亲相依为命。她借助父亲为她打造的城市模型,用手指走完了所有的路,努力地像每一个正常的女孩子一样生活;男主人公维尔纳,和妹妹在矿区的孤儿院相依为命。为了摆脱下井的命运,维尔纳用尽自己的方法与智慧,凭借着精湛的无线电技术,进入纳粹精英学校。一个在和父亲过着安逸的日子,一个在集中营艰难存活,两个不同国度的人,随着战争爆发,埋下了命运碰撞的导火索。

五百零一页,每一页都烙着战争的残酷痕迹。我满心欢喜地等待主人公的见面,我想两个绝顶优秀的人一定能逃出生天。但现实,或者说是安东尼构建的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玛丽洛尔抱着仅剩的罐头,躲避着纳粹的搜索与追击——守卫她父亲留下的钻石;维尔纳在坍塌的地下室中苟延残喘,一点点扒开废墟走向存活。在维尔纳身处黑暗的地下室,他用仅剩的两节电池打开了收音机,企图搜索到救援的信号。结果让他失望了,却也没有让他失望。玛丽洛尔的《月光》,悠扬地从收音机里传来,那份清澈单纯给了维尔纳生的希望,这就是战争时代,人们渴求的就是一份最简单的温暖,最简单的关怀。他不带任何吝啬地播放着收音机,每一段旋律都给他信念,给他活下去的希望。最后:相遇,维尔纳带着他的“月光”,把她带到可以得到美国士兵救援的地方。

“你为什么不和我一起走?”“没有我在你身边,你会更安全。”这是真的,玛丽洛尔举着白白的枕套,得到了安全;维尔纳在送走玛丽洛尔的一英里外,被抓获入狱。痛苦再次来临,高烧、疼痛,维尔纳的生活再次陷入了地狱,可纵然地狱黑暗,他始终记得他有他的天使:玛丽洛尔一定会活着的。在信念的支撑下,烧退了、疼痛轻了,一切仿佛向着最好的方向前进。但安东尼再次骗了我。在一个晚上,维尔纳从营房走出来,一步步走向三个月前他自己的部队埋下的地雷区。安东尼是这样讲的:“他消失在喷涌的泥土里。”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安东尼接着写了两段追忆和后续,但我的记忆却永远停留在这里。玛丽洛尔是维尔纳的天使,这毋庸置疑,她用最简单纯粹的情感拯救了这个走错路的少年,她就是白月光。但我更肯定的是,维尔纳是这个战争时代的天使,他曾手染鲜血,他用无线电侦破了多少间谍,为纳粹铺好了多少的路,但他停步了。杀死冯·伦佩尔的是他,保护玛丽洛尔的是他,选择自我救赎的是他。他选择死亡,是整本书人性的升华,我曾埋怨这样残忍的结局,明明可以活下来的人却硬生生换得这样惨烈的下场。现在我懂了,维尔纳的一切选择,都是因为心底存留的善良与美好,用生命去忏悔,他难道不该是天使吗?

书的最后,是一串盲文。我常闭着眼睛去感受手指尖传来的凹凸触感,我读不懂,但我明白。当平静的生活成为不可企及的黑暗之光,他们都秉承心底最原始的善良与勇气,在死之前,活出生机。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